信号量与PV操作
...
进程状态
例题某计算机系统中的进程管理采用三态模型,那么下图所示的PCB(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采用( ),图中( )。 解析1、进程控制块PCB的组织方式有:1)线性表方式,2)索引表方式,3)链接表方式。1)线性表方式:不论进程的状态如何,将所有的PCB连续地存放在内存的系统区。这种方式适用于系统中进程数目不多的情况。2)索引表方式:该方式是线性表方式的改进,系统按照进程的状态分别建立就绪索引表、阻塞索引表等。题中就是采用了索引表方式,由图中的索引表可以看出。3)链接表方式:系统按照进程的状态将进程的PCB组成队列,从而形成就绪队列、阻塞队列、运行队列等。
OLTP与OLAP的区别
当谈论数据库处理系统时,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和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是两个常常被提及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数据库应用,旨在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操作和分析。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OLTP和OLAP之间的主要区别和特点。 1. 目的: OLTP:OLTP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日常的业务交易和操作。这包括处理订单、库存管理、账单生成等等。OLTP系统设计用于处理大量的短期交易,通常涉及数据库的增、删、改操作(INSERT、UPDATE、DELETE)。 OLAP:OLAP则主要用于决策支持和复杂的数据分析。它的目标是查询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以进行趋势分析、数据挖掘和决策制定。OLAP通常涉及复杂的查询操作,例如数据汇总、透视和多维分析。 2....
系统性能测试精确度排名
排名评测准确程度依次递减真实程序=>核心程序=>小型基准程序=>合成基准程序 合成基准程序覆盖面广了,但是毕竟不是全覆盖,造成了系统的不确定或者说增加了跟真实系统偏离的概率,所以相对单个的小型基准程序来说更不准确。 例题
性能指标如何评价
概念 性能指标,是软、硬件的性能指标的集成。在硬件中,包括计算机、各种通信交换设备、各类网络设备等;在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协议以及应用程序等。 1、计算机对计算机评价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时钟频率(主频);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内存的存储容量;存储器的存取周期;数据处理速率PDR(processing data rate);吞吐率;各种响应时间;各种利用率;RASIS特性(即: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Serviceability、完整性和安全性Integrity and Security);平均故障响应时间;兼容性;可扩充性;性能价格比。 2、路由器对路由器评价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设备吞吐量、端口吞吐量、全双工线速转发能力、背靠背帧数、路由表能力、背板能力、丢包率、时延、时延抖动、VPN支持能力、内部时钟精度、队列管理机制、端口硬件队列数、分类业务带宽保证、RSVP、IP Diff...
CPU的主频、倍频以及外频
概念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它执行各种计算任务。在讨论CPU的主频、外频和倍频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基本的CPU工作原理。 CPU的工作原理:CPU的主要任务是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它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内部操作,将指令从内存中读取,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时钟信号以一定的频率发生,每个时钟周期称为一个时钟周期。CPU的性能与时钟频率有关,即CPU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少操作。 现在来讨论CPU的主频、外频和倍频: 主频(Clock Speed): 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如兆赫兹(MHz)或千兆赫兹(GHz)。 它表示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操作数量。更高的主频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性能,因为CPU可以更快地执行指令。 主频通常是CPU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其他因素如架构和缓存也会影响性能。 外频(Front Side...
多级存储体系结构
概念多级存储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一种设计。这个层次结构包括多个级别的存储设备,每个级别具有不同的特性、容量和访问速度。多级存储体系的目标是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存储系统的效率。 以下是多级存储体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特点: 高速缓存(Cache): 高速缓存是最接近CPU的存储级别,速度非常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用于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以减少CPU等待主存(主内存)的时间。 数据在高速缓存中以块(cache lines)的形式存储,通常是主存中数据的一部分。 主存(Main Memory): 主存通常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内存储器,容量相对较大,但速度比高速缓存慢。 主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以供CPU访问。 存储在主存中的数据需要通过内存地址来访问。 辅助存储(Secondary...
单缓冲与双缓冲工作方式
某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采用双缓冲工作方式,其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T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M为6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C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双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μs,比使用单缓冲节约了( )μs时间。 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都使用的是流水线技术,所以用流水线计算公式算就可以。计算流水线执行时间的理论公式是:第一条指令顺序执行时间+(指令条数-1)周期,而周期是取各节点的最大处理时长。在本题中,单缓冲区的传送数据和输入数据是绑定在一起的,所以需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视为流水线周期,构造成流水线后,整个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16μs,2μs,根据流水线执行公式,流水线执行时间为:16μs+2μs+(10-1)16μs=162μs。...
磁盘原理
磁盘的基本原理磁盘是一种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它由一个或多个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分成一个或多个磁道,磁道又分成若干个扇区。数据存储在盘片的表面上,通过读/写磁头进行访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磁头会定位到正确的磁道,并在盘片上的相应位置执行读取或写入操作。 以下是磁盘工作原理的关键要点: 旋转延迟: 磁盘的盘片在旋转时,需要等待所需数据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方。这个等待时间被称为旋转延迟。旋转延迟的时间取决于磁盘的旋转速度,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来衡量。 寻道时间: 寻道时间是将磁头从当前磁道移动到所需磁道的时间。寻道时间取决于磁头的移动速度和磁盘的物理结构。 读/写时间: 一旦磁头位于正确的磁道上,读取或写入数据的时间由磁头的读/写操作速度决定。 例题一在磁盘上存储数据的排列方式会影响 I/O服务的总时间。假设每磁道划分成10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1,R2…R10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假定磁盘的旋转速度为30ms/周,磁头当前处在...
RISC与CISC的特点
概念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机架构,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特点: 精简指令集: RISC架构采用精简指令集,指令集中的指令非常简单,通常只执行一种操作。这使得每个指令的执行时间非常短。 固定长度指令: RISC指令通常具有固定的长度,这有助于简化指令解码和执行的硬件设计。 硬件优化: RISC架构倾向于通过硬件来执行指令,减少了微程序控制的需求。这导致更高的时钟速度和更高的性能。 寄存器架构: RISC处理器通常具有大量的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中间结果。这有助于减少内存访问的次数,提高了性能。 流水线执行: RISC处理器通常采用流水线执行,将指令的执行分为多个阶段,允许多条指令同时执行。 延迟槽:...